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每日一书——《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书是《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作者薛涌,旅美学者,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旅美学者,所以,大家会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书是《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作者薛涌,旅美学者,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旅美学者,所以,大家会在书中经常看到他经常拿美国大学与中国高等院校相比,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于中美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现代的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存在的,现代社会对于大学也提出了与以往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要求,所以,想要理解什么是大学教育,就必须首先把大学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


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

光是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因为我们的体制从来都是一个系统,一个声音,你突然让大家各干各的,要么大家无所适从,要么乱七八糟,一旦迫使行政权力实施干预,大学的活力也没了。


可是,必须承认的是,让大学拥有各自的“性格”是一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可以对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良,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不等于这条路是错的。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

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而自己教育自己,本来就是大学毕业生能达到的,最起码的能力。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

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事实上,假如你有幸进入一所世界知名学府,往往会有些惊奇地发现,在这样的大学中,努力都是自发的,方法都是自己找的,不一定有激烈的辩论,更多的是畅所欲言。

在很多课程中,老师也不会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就像耶鲁大学某任校长曾说过的那样,假如有一天耶鲁的学生毕业以后,突然掌握并精通某项技能,那是耶鲁教育的失败。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简单来说,人类文明是一棵大树,树干、枝杈、叶子,各负其责,你不能说因为哪部分功能比较重要,就专精这一个,那样难免视野狭窄,鼠目寸光,且缺乏领袖所必备的素质,这不是大学应该培养的人才,也不是中高层领导者的理想人选。


国内进行相关人才招聘时,动辄要求应聘者大学和后来的从业经历都必须与企业管理相关,实际上是一种幼稚的短视行为,它也是中国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美国常青藤学校本科基本不设工商管理类学位的原因。

另外,我们经常喜欢说“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可如果你去非洲和其他不发达地区用心看一下,或者至少收集一下当地的相关资料,不难发现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当地的精英阶层其实并没有给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带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改变。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没有,或者很少有同情共感,他们关心自己想关心的,甚少了解平民真正的需要。

人关心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个月薪水而操心,一个对别人冷漠,却要管理别人的人,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敌人,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世界和平,你才更可能成为领导者,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这么简单的道理没有得到高等教育的认可,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时,我们只能说,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0/0820/413.html

上一篇:200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票据法试题
下一篇: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0% 6成适龄人口无法进入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