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开放天地宽 引得活水来——我省推进开放办学实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兴国,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114所高校中,有37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学科门类齐全……辽宁的高等教育基础扎实。如何利用这

教育兴国,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114所高校中,有37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学科门类齐全……辽宁的高等教育基础扎实。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潜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

省委工作方向明确,以高水平体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省坚持开放共享,深化体制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辽宁高等教育整体核心竞争力;振兴服务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辽宁振兴发展需要,全面支持全省振兴发展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

东北大学为全省大学生开办59门精品课程攻读学分;沉阳农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沉阳师范大学等成立导师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开展合作攻关,加强与华为、联想、东软等企业合作,孵化科技企业23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30余项……

在辽宁,积极的开放办学实践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和知识的围墙,也孕育了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开办学校就像淡水之源。它不仅让教育突破学校和国家的限制,而且不断打破学习和使用之间的壁垒,形成辐射范围更大、联系更紧密的教育资源网络,为经济做出贡献。高质量发展为振兴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我省推进高校开放被教育部指定为2020年度“教育突破项目主任”。

开放:让高等教育资源“流动”

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比较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省与其他省份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我省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省教育厅统筹布局,建立推进普通高校开放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最大限度发挥“流动”作用通过开放,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我们都知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构成的,但是由于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和功能也存在巨大差异。开办学校其实是在努力优化结构,促进碳的发展。辽宁高校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切实增强合力,使高等教育布局与振兴发展更加紧密结合,构建结构调整和建设“三大篇”。完善“数字辽宁,智能强省”建设,提升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对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谈及推进开放办学的初衷,省教育厅厅长冯寿全说。

互认学分、联合培养、互聘教师、协同创新、合作交流……辽宁的开放教育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师资共享,更是资源的重组与整合。

沉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飞机生产线3条,发动机生产线4条。除为本校学生服务外,还承担一定数量的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培养任务。 .

由于场地、资金、资源等因素,不可能为所有学校建立实验实训平台,重复建设是一种浪费。省教育厅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布局上,兼顾区域互补性,通过开办学校促进区域资源共享。

此外,我省还率先建立了跨省合作机制。今年6月,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实现高教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覆盖三省一区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三省一区普通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省共享;今年9月1日前,启动跨省跨校学习学分工作,30万大学生可跨省跨省选修1000门精品课程; 500名高水平教师跨省校际交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交叉学科。

手指握拳,区域优势教育资源不断汇聚,整体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联合:深度合作补短板,锻造长板

开办学校就是开放思想、资源、平台和思想。开放的深层含义在于打破体制壁垒,实现学校、学校、学校、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强强联合。

辽宁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相对较少。顶尖学科分散在各个大学之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通过开放办学,高校可以联合起来,深入合作,补短板,铸就长板,达到“1+1>2”的效果。

药学是辽宁省的优势学科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和沉阳药科大学都开设了药学专业,但各有侧重。校际学分实施后,2020年至今,沉阳药科大学共有512名学生参加了中国医科大学相关公开课。

“两校药学教育课程开设后,实现了资源共享,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更加全面。在同时,我们还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沉阳药业教务处处长夏焕章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zonghexinwen/2021/0818/1601.html

上一篇:2021年北京市属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总规模
下一篇:战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学府,稷下学宫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