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就及对“双一流”(3)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 本科教育地位凸显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已达到92个专业类,61 501个专业点,形成了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的格局。目前一流本

5. 本科教育地位凸显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已达到92个专业类,61 501个专业点,形成了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的格局。目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4 054个,实现了省域、学科、专业类“三个全覆盖”。这是在40多年的本科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以本为本,本科立人,本科立校”观念充分渗透于各级各类高校的重要体现。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供给体系,始终是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我国高校始终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管理体系、就业指导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持续改革。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专业教育管理、实践教学培养等举措,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具备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让教师安于治学、乐为人梯。

6. 研究生培养体系日益健全

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改善,尤其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提升,研究生培育的门类与层次均不断丰富。在以质量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中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分别设置了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学位层次,各学位层次均包含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类别及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各级各类高校结合当地社会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持续出台激励措施引导研究生在科研中不断创新。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与提升形成了由教育部、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齐抓共管的局面,产生了多元管理、自主管理、分级管理的新形势,充分激发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方主体活力。在教育部与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形式多样的校企联合培养、校际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课题申报等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建设的举措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7. 质量不断提升

质量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问题。为不断完善质量建设,党和国家充分凝聚社会力量,在发展中形成了“以高校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进行办学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与管理模式。40多年来,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各要素间结构关系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规制走向赋能、从外部保障管理走向教育质量内生建设,形成了多元参与、分级管理、全面保障的质量建设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注重扩大办学规模、补齐硬件短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入国际标准,将其作为检验工作的衡量标准。并通过借鉴西方先进标准,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与管理的开放水准,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追赶中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8. 教育立法逐渐完善

为牢牢守住质量发展中心线,防范和规避质量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伴随高校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关政策与法规相继出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以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法律关系进入全面形成及规范期,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法律体系,结束了高等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走向维度张弛合理、坚持公平公正、依法依纪问责的政策法规全面建设阶段,为高等教育“问责式”质量管理在民主、质量、法制和效率维度的价值取向上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同时,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平衡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促进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及学术权力的合理融合起到关键协调作用。对于维系高校与社会契约关系、划分高校自治边界、规范政府权责区域起到重要约束作用,进一步确保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定繁荣发展。

9. 教育观念深刻转变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始于观念的转变[13]。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拓宽,高等教育观念转变逐渐深化。从“为经济建设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需求高度契合,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念主导下,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通过施行素质教育,使教育回归初心,为大学价值观的重建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包容并蓄中为广泛进行思想解放、全面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西方经验;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变革,引领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性深刻转型。上述变革推动着社会持续认知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属性,也在此基础上推动着新一轮教育观念变革。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115/1014.html

上一篇:可拓分析与决策的应用研究:以高校招生体系为
下一篇:论四川旅游学院“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