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就及对“双一流”(5)

来源:高教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外部因素 从外部保障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逐步实现变轨超车,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主要受三方面原因的调控与引导。 (1) 深

2. 外部因素

从外部保障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逐步实现变轨超车,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主要受三方面原因的调控与引导。

(1) 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中国特色、形成中国范式。坚持中国特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一切成果的根本前提。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在国际化进程中通过对外开放不断引入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后,历经效仿西方、批判吸收、本土融合三个不断超越、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形成的。因此,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本身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高等教育不同发展范式碰撞交融、本土演绎的产物。但国际化并非去中国化,相反,应牢固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重要理念,坚持中国特色,坚持古为今用;在对外开放中秉持开放包容精神,通过“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引领,实现沿线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互通、互鉴、互融、互惠”,打造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

(2) 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培养人才、提升办学规模。坚持服务于国家需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多年来,高校的发展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建立新院校、开设新专业、扩大办学规模、重点引进和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持。在国家重大战略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国务院、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激活高等教育发展动力,并配备专项资金为高校提升办学规模予以大力支持,为高校找到了发展方向与突破口。

(3) 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对标国际质量 标准与评价标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为我国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标准,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与世界接轨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构建了自外而内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高等教育质量互认、质量评估合作,也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规模扩大提供续航力。因此,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坚持对标世界一流,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标准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行为、标准、目标等方面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

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对“双一流”建设路径的启示

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一切成就的高度升华,是高等教育事业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15]。在“双一流”建设的实现路径中,应充分吸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并在改革实施路径中充分推广,同时注意规避教训,应努力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

1. “双一流”建设在路径规划中要避免陷入观念滞后的传统发展习惯,做改革创新的超前谋划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可以看出,高校在改革发展的路径规划中,对发展理念、发展思维的创新变革滞后于办学规模的改变。因此,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要深刻吸取以往观念滞后的教训,充分做好“双一流”建设的路径规划,避免陷入“身体进入普及化阶段,头脑处于大众化阶段,思维仍在精英化阶段”的圈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彻底摒弃以往因循守旧、思维滞后、等待国家政策的发展观念,主动出击,超前谋划,结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全面做好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学科的建设水平,对课程教学中落后的方式与内容及时更新,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技能型劳动人才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超前谋划,及时跟进形势的发展。

2. 高校在瞄向“双一流”建设的改革路径中要 注重资源精准投入,避免往“一头沉”、吃“大锅饭”、搞“一刀切”

多年来,我国高校注重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经费的大量投入,师资与科研实验用房分配也普遍向优势学科倾斜,一些高校甚至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经费、科研实验设施及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了本科教学经费不足、教授抢占科研资源、青年教师忙于科研不研修教学课程等形式多样的“一头沉”问题。以上问题的不断积累为高校办学特色化发展、集中力量完成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为化解阻碍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高校采用吃“大锅饭”的方式,把资源集中进行配置,或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经费配比和师资配置进行划分。但从相关措施的效果来看,难以解决制约高校发展的内部矛盾。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改革中,高校必须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矛盾“把脉问诊”,并对经费、科研实验设施及师资进行精准投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能产出。

文章来源:《高教学刊》 网址: http://www.gjxkzz.cn/qikandaodu/2021/0115/1014.html

上一篇:可拓分析与决策的应用研究:以高校招生体系为
下一篇:论四川旅游学院“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

高教学刊投稿 | 高教学刊编辑部| 高教学刊版面费 | 高教学刊论文发表 | 高教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教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